思政微课 | 吴迪:播撒科技 服务“三农”
思
政
微
课
浙江大学师生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的主题宣讲思政微课,赓续红色血脉,讴歌发展成就,展示青年成长,弘扬时代主题,以浙大声音、浙大故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播撒科技 服务“三农”,脱贫致富 振兴乡村
吴迪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吃的民族。
但若耕者不耕,则食者无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
科技创新是支撑“乡村振兴”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力量。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
为了加强科技人员与产业一线的联系,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千万农户家,国家推出了科技特派员制度。多年来,科技特派员一头连着科技创新,一头连着生产实践,以“授人以渔”为己任,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服务“三农”效果明显,成为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浙江大学农科优势和特色明显。自2003年开始,学校积极响应中央要求,认真做好科技特派员选派和指导工作,涌现出了众多典型人物。
浙江温州泰顺万排乡,多山缺水少良田。目光所及虽是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农民世代吃饭却要看天。2005年,农学院的汪自强教授来到这里。大草帽、下地裤、解放鞋,一身农民打扮的汪老师,一头扎进了万排乡。
当地的养蜂大户严立超,最初蜂场效益不好,守着一方水土,但是放不好蜂、收不了蜜。汪老师知道后,主动上门,手把手教严立超如何因地制宜,将国际通用的养蜂科技“嫁接”到本土。每个蜂箱产蜜量从10斤增加到30斤;产值从最初100来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严立超的养蜂场,已转变成长为了农业科技企业。
2006年,台风“桑美”肆意侵袭,所到之处损失惨重。“桑美”尚未离开浙江,汪老师便不顾自身安全,赶往台风第一线万排乡查看农民受灾情况。见到汪老师,农户彭作智早已流不出眼泪,自家的杨梅树一夜间大多被“剃光头”。汪老师二话不说,整树冠、补堆肥,争取杨梅树来年正常挂果。汪老师还将这套杨梅树恢复技术,无偿传授给全县受灾户。
泰顺人都说:“钱支援,物支援,最好来位科技特派员。”并把汪老师称为“科技财神爷”。汪老师也受到了科技部的通报表彰,并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来自园艺系的叶明儿老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粮食英雄”称号。粮农组织予以叶老师的评语是“35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推广果树技术,致力于提高产量,改善农民生计。”
叶老师自来到我校园艺系读书开始,就一直想要为农业发展做出贡献。为此,叶老师平日里三天两头往农村跑。近些年,水果市场很火热的东魁杨梅的良种基地就是他当年跑出来的。如今,全国近40万公顷杨梅种植面积中有60%是东魁杨梅,为农民年增收入约30亿元。村民们说:“东魁杨梅成了摇钱树、养老树,兄弟分家,不要房子,宁愿要杨梅树。”叶老师也先后获得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浙江省突出贡献科技特派员等荣誉。叶老师说:“我做的一些事情能切切实实为老百姓带来好处,这是我最骄傲和欣慰的地方。”
2019年,在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上,习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要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抓实抓好。
同学们,农业大有可为,山林田湖更是广阔天地。让我们立足中国国情,发挥专业所长,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把科技的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在迈向第二个百年的新征程中续写更辉煌的新篇章。
编辑 | 浙大青媒 喵星人
全文审稿 | 浙大青媒 孤弦矜雪 Jenny
责任编辑 | 赵薇 叶盛珺
往期回顾
关于组织收看“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主题云团课直播的通知
院系排行榜 |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波澜壮阔,精神不朽!浙江大学首届文军新长征 重跑“西迁路”活动成功举办
浙江大学团委赴四川、广西看望慰问研究生支教团